开云体网官网专注于注塑加工,塑料加工,青岛注塑加工,青岛塑料加工,塑料注塑模具等.

25年专注于模具研发、设计、加工

联系我们

  • 地 址:青岛市青大工业园棘洪滩街道河南头社区河南头路18号
  • 联 系 人:王经理
  • 电 话:0532-66020828
  • 手 机:18661680338
  • 邮 箱:wangmiaotian8@163.com
  • 网 址:www.0901w.com

再见!写给“口罩”的一封信


来源:开云体网官网
发布时间:2024-02-19 04:44:42
疫情期间,作为一件技术物品,口罩不局限于医用范畴,而是从生活用品变成生存武器,应用场景范围也从个

雪昱模具加工中心

  疫情期间,作为一件技术物品,口罩不局限于医用范畴,而是从生活用品变成生存武器,应用场景范围也从个体扩大到全体。但现在,是时候对它说再见了。

  一起度过了三年多的抗疫时光,终于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昨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专门为你写了篇文章,对于“还要戴多久,什么场合要坚持戴,什么场合可以不戴”等问题来了解答。

  吴尊友说,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同时也与三年防疫培养的个人习惯有关。他介绍,目前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于戴口罩没有统一规定,在公园、大街、社区等宽敞地方,可以不戴口罩。在人员密集而通风又不好的场景,比如医疗机构的就诊场所,仍建议佩戴。

  3月31日,钟南山院士也提到了你。他说在过去三年,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病原体的有效手段,但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能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这一看法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一致。

  目前,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地铁和公共场所,已经不作强制佩戴口罩的要求。实时疫情数据同样显示,你将要完成新冠抗疫使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最新疫情信息数据显示,截止3月30日,全国日报告核算检验测试阳性人数已经下降到低于3000例,回落到了2022年10月份的疫情水平。

  尽管成了非必要,但你身上所承载的意义,从来就不止几层纱布和两条系带那么简单。三年前,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多地静默,生活停摆,每个人的健康都受到了极大威胁,戴口罩成为全世界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之一。

  2020年1月3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首次提出“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一时间,你成为预防新冠感染的重要工具,经历了“一罩难求”的局面。

  还记得纪录片“口罩猎人”吗,一名中国商人深入土耳其黑市,与当地军火商合作,把你和生产原料熔喷布运回国内。人们感叹,你的地位竟与军火齐名。

  事实上,这丝毫都不危言耸听。当时,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你的身价涨了30多倍,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得不到你。为了让你的家族更加庞大,车企和其他非口罩类公司迅速引入生产线,熔接、封边、合并、压片……口罩短缺的困境才逐步缓解。

  2021年,你的地位被逐步提升。在当年发布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中,普通公众在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外场所时,都需要戴口罩,乘坐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需要佩戴口罩。

  从那以后,作为一件技术物品,你开始不局限于医用范畴,而是从生活用品变成生存武器,应用场景范围也从个体扩大到全体。

  你开始成为重要的防疫物资,被运送到全国各大医院和社区、街道等地,为医护和防疫人员隔绝病毒。你与老百姓的生活变得高度关联,在复工、就医、出行、会议、旅游等多个场合发挥着关键作用,被称为是“人民健康的忠实护卫”。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 新冠疫情三年,全球消耗了1万亿个 口罩。

  而这种联结除了基本的防护外,你还曾被赋予道德的隐喻。一项由清华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科学家们完成的研究结论显示,戴口罩的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更高,同时有着较强意愿遵守规则,以维系社会稳定。

  论文合著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陆冠南表示,这类人为完成道德义务、保护他人以及社会稳定而愿做出自我牺牲,因而会采取正确行动。

  不止是这些,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对口罩的接纳程度也折射出东西方的巨大社会和文化差异。在 “戴”与 “不戴”之间,除了科学问题外,已然变成了医学、政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多重问题,是你为咱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

  一名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专家注意到了你。她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口罩”的多重隐喻》中解释称,对于亚洲人而言,你代表着 “防护”,可以有效防御外界病毒侵害,人人皆可佩戴,而西方人则认为你的出现与疾病相关联,这是两种根深蒂固的不同医学理念,但可以加深跨文化间的理解与交融。

  关于你的记忆还有很多,但人们清楚,道别只是时间问题。今年3月1日,香港全面取消室内、户外、公共交通工具长达985天的“口罩令”;新加坡于2月13日、日本于3月13日、韩国于3月20日也都解除了部分场所的口罩强制要求。

  上个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文,明确高校、中小学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幼托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也无需强制佩戴口罩。

  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放宽了戴口罩的要求,但你仍然是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惯性”动作。

  中国台湾2月20日取消“口罩令”后,曾有民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高达61.8%的网上的朋友表示“一定会继续戴口罩”,这部分网友中,近半数人认为继续戴口罩是为了“防范空气污染”,还有三成多的收房的人说“已经戴习惯了”。

  此外,随着流感的传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并不只有新冠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否摘下口罩也不再取决于道德、不关乎于法律,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决定——避免呼吸道感染,有效预防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病毒。

  世卫曾有研究表明,戴口罩这一要求极大地减缓了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而在新冠日益淡去的当下,我们的故事似乎结束了。但对于更多传染病而言,我们的故事或许又刚刚开始。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返回列表↑